《山东交通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战疫育人 学校志愿服务队勇闯实践关

   期次:第7期   作者:周颜玲 娄进举   查看:61   




  “我年轻,跑腿干活的事儿交给我,您就放心吧!”“乡亲们,居家隔离期间,有困难和问题请及时告诉我们,大家共同解决。”战疫期间,学校的冯晨光同学,成为济宁市金乡县化雨镇第一批大学生志愿者。他发挥专业技能帮助村委整理摸排材料,做好返乡人员登记,宣传防控知识,被金乡县人民政府通报表扬。
  冯晨光是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旗下18支服务队之一——“泉城义工”工程机械学院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也是学校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431名大学生志愿者之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全国高校首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学校线上线下同时吹响冲锋号,18支队伍闻令而行,化整为零,深入基层,分布在全国21个省份、40个地市、119个县区、155个村镇,服务时长达23576小时。他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书写了出彩的时代答卷,成为学校在战疫中铸魂育人的生动诠释。
  打造实践育人的“服务器”“路由器”
  “大战略+小战术”——疫情防控实践育人的“服务器”。寒假初始,正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关键时刻,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如期举行。面对突发疫情,学校化挑战为机遇,坚持立德树人大战略大方向,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以战疫为契机,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制定战疫专题志愿服务工作方案,注重战疫期间大学生公民道德规范的养成与实践,引导全校师生做疫情防控攻坚战的“U盾”,取得了育人实效。学校18支志愿服务队与各学院和学生组织组建的疫情防控服务队,共同构成了学校实践育人的“多元小分队”,形成了学校疫情防控实践育人拓扑结构的最后一环。
  “互联网+自媒体”———疫情防控实践育人的“路由器”。“老师,我整理了新的一线防控知识汇集,咱今天还发的出去吗?”“一定要尽快发布出去,确保覆盖到每一个志愿者。”这是学校“互联网+自媒体”传播中枢团队日常工作的一个画面。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快速组建了战疫情志愿服务队,结合学校官微等自媒体平台,建设志愿服务信息中枢,内连各相关部门,外联所有志愿者,成为学校和志愿者们互连、互通、信息有效交换的“中枢神经”,为战疫期间实践育人提供了平台。志愿服务也为志愿者们提供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使志愿者们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强化责任担当。正如金乡县人民政府表扬学校大学生志愿者时所说:“青春的力量,是稚嫩的脸庞,是坚定的眼神,是勇往直前的决心。”
  突出志愿服务的交通特色、需求体验体现“交通”特色,“集中+分散”坚守最后一公里。疫情来临,学校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制定了重点关注交通建设、交通沿线、农村相关志愿服务的“集中+分散”志愿服务工作方案,引导大学生志愿者发挥专业技能优势,用实际行动践行“90”后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不管是在济南东站还是在社区,大家都严格按照要求接受检查,并向我们志愿者竖起了大拇指。尽管值班地点很冷,我心里却有一团火。”这是连续坚持32天、104个小时志愿服务的学校外国语学院日语171班尹浩然的感受。大学生志愿者主动奋战在“交通”抗击疫情一线,成为了战疫前沿的最美逆行者:汽车工程学院能动172班刘志坤,在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赵寨子镇曹庄社区主干道路执勤;交通土建工程学院港口171班周群,冒着零下二十度的低温,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发区河西镇汪家村的主干道路执勤……学校党委书记王焕斌在视频中对同学们说:“你们不畏艰险,逆行而上,既体现着‘交院’担当,也渗透着青年力量。”
  “需求体验式”培养,锻造实践育人链条上的“供血点”。学校结合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以学生在志愿服务中的成就体验为焦点,通过“外在需求与内在能动的配合”,增强学生在志愿服务中的自我价值,实现了学生个体成长的质变。“家里没菜了怎么办?”“水果吃没了,咋办啊?”疫情来临,家住潍坊市奎文区的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电信181班的刘一豪同学,主动与社区物业沟通后,联系学校“授渔优农”服务队寻找蔬菜、水果货源,解决了小区群众的生活需求。刘一豪与其他4位团队成员越战越勇,逐步将该项服务扩散到社区其他小区、社区。截至目前,他们已为因疫情滞销农产品而犯愁的农户卖出了198.3吨农产品,总金额达89.7万元,既开展了扶贫工作,又解决了4个社区、13个小区群众的生活需求。正如学校党委副书记唐勇所说:“把志愿服务的特色扶贫活动和居民生活需求结合起来,既满足了当地居民生活需求,还增强了学生社会体验。”“授渔优农”团队是学校“需求体验式”实践培养的一个缩影。
  实现战疫、育人“两不误”“双胜利”
  念好“三字经”,让疫情防控知识好记、易懂、管用。为帮助一线志愿者做好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学校积极向广大志愿者征集战疫体会,创作出“战疫三字经”,作为志愿者工作手册。“己亥未,出肺炎;黄鹤鸣,荆楚险;病突发,易传染;疫情急,速蔓延;常干咳,飞沫传;危重症,呼吸难;新病毒、新考验;战疫情,不容缓……一方难,八方援;抗疫情,军民参;全民族,迎考验;海可枯,山可颠;有信心,度难关;黄炎佑,感苍天;人心齐,五岳迁;共同体,记心间;中国好,世界安。”“三字经”口诀好记、易懂、易传播,既是一线志愿者的感想感受,又是他们的经验总结,也为他们提高自我防护诀窍、开展一线防控知识宣传提供了有效的抓手,成为他们在社区、村镇开展防控工作的法宝。
  “十八般武艺”齐上阵,全力致敬志愿者。学校师生使出浑身解数,“十八般武艺”齐上阵,打造出一道道疫情防控的靓丽风景线,向战疫中的志愿者们致敬。经济与管理学院师生共创手指舞,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师生同唱快板书,航海学院学子创作《致武汉》MV,国际商学院师生创作志愿服务战疫故事《逆行战魂,向阳而生,我们终将胜利》,航空学院结合疫情开展了专业3D制作大赛,船舶与轮机工程学院开展“党建带团建,志愿我先行”行动,还有朗诵、歌曲、散文、诗歌、剪纸、漫画、表情包大赛……全校师生用自己的方式向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学校师生志愿者们致敬,这些朗朗上口的作品让疫情防控知识深入人心,也温暖了学校战疫一线志愿者的心房。
  “心之所系,无问西东”。学校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为抓手,让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公德意识,开展公益教育的窗口;使志愿服务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二课堂,统筹推进实施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和“三全”育人格局;把志愿服务与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起来,让新时代高校师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崇高的精神追求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引领校园文明和社会新风尚。

山东交通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0069次访问,全刊已有2312081次访问